导读
深深追溯至《周礼》,我们的视线聚焦于那一词,渐渐展开历史的画卷。这一节日的真正形成,是在唐代,那时,每逢中秋夜,人们都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香案上的祭品丰富多样,其中月饼和西瓜尤为显眼,西瓜更被精心切成莲花状。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古代人是如何度过中秋佳节的。
在明亮的月光下,人们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点燃红烛,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随后,由当家主妇切开象征团圆的月饼。切月饼的过程充满仪式感,必须精确计算人数,无论在家还是在外,月饼都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可见,古代人过中秋节的习俗远比现代人要复杂且讲究。
一、品尝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中秋节品尝月饼,感受其美味,遂命御膳房将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致,并附有各种与月宫传说相关的图案。满月形的月饼象征着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来祭月,也赠送亲友。
二、燃灯助色
中秋之夜,天空清澈如水,明月如镜,美景如画。为了增添月色,人们有了燃灯的风俗。从湖广一带的瓦片叠塔燃灯,到江南一带的制灯船,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盛行。广东的张灯最为盛大,各家各户在节前就开始准备,用竹条扎制灯笼,绘制各种颜色。中秋夜晚,灯笼内点烛,悬挂于高处,形成美丽的夜景。
三、观潮盛事
在古代,浙江一带的中秋观潮可谓盛事。这一风俗在汉代已有记述,汉以后更加盛行。观潮之盛,宋代达到了巅峰。
四、玩兔儿爷
《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宫女在逃亡途中仍不忘祭月的礼仪。清代宫廷称月中的玉兔为太阴君,而民间则称其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既庄重又带有游戏性质,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变化。
五、熬夜祈寿
民间有传说,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虽然现代年轻人多以此机会玩个通宵,但这一习俗仍带有祈求长寿的意味。
六、偷葱偷菜
未婚少女在中秋夜偷取别家菜园的蔬菜或葱,寓意将来会遇到如意郎君。这一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七、品尝鸭肴
仫佬族人在这一天讲究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在此时卖得火热。
八、品味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的田螺可以明目。田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这一说法有其科学依据。而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肉质特别肥美,因此在广州民间,许多家庭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九、品尝芋头
在潮州地区的中秋节习俗中,剥芋头食之被称为剥鬼皮。,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十、桂花酒的魅力与变迁
在这个中秋佳节,我们品饮的不只是酒,更是文化、情感与故事。让我们回溯历史长河,探寻桂花酒的魅力与变迁。
在古代,《九歌》中的诗篇记载着人们驾骥斗、酌桂浆的美好画面。那时的人们以桂酒祭祖祈福,寄托着深厚的情感和期待。桂花的香气与酒的醇厚交织,犹如诗中的美好画卷,让人陶醉其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变迁。如今,红酒更多地成为了中秋佳节餐桌上的佳酿。但这并不意味着桂花酒的文化内涵消失。相反,它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中秋节的独特记忆和情感的载体。
在这个中秋之夜,让我们举杯邀月,品味这桂花酒带来的香气与情怀。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是我们传承文化的纽带。让我们在桂花酒的香气中,感受中秋的团圆氛围,品味这份古老而美好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