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再度传来了考古发现的喜讯。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关莹博士透露,他们在马鞍山遗址发掘出了古人类使用石英砂岩制作的串珠装饰品。这一发现为研究北方宗教和美学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这一切发生在距今约1.6万年的古老时光里。
马鞍山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中部,西水地村的西南,是虎头梁遗址群的一部分,拥有着1.6万年的悠久历史。在这里,关莹博士及其团队发掘出了上万件石制品、动物牙齿、炭屑等遗物。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发现了与鸵鸟蛋皮装饰品在大小、形态、方式上完全相同的石英砂岩装饰品,这些装饰品的直径均在0.5厘米以内,表面附着红色染料,可能是赭石或红色砂岩。
在马鞍山遗址的发掘中,细石叶技术也在全新世地层中被发现。这种被认为只在旧石器时代出现的细石叶技术,在全新世地层中的发现为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细石叶技术的起源和扩散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这些被发掘出的石器遗物,展示出了古人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创意。
关莹博士详细阐述了这些细石叶石器的特点,这些石器加工精致,宽度多在0.5厘米以内,细小而锋利。虽然此前细石叶技术在泥河湾盆地的其他地点也曾被发现,但在马鞍山遗址的发现显示,这一技术在旧石器时代结束后并未消失,反而持续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关莹博士还提到,此次发掘中在火堆遗迹旁发现了具有磨光面的砾石断块表面,经过实验室的进一步提取,发现了加工植物遗留下来的淀粉粒。这一发现为推测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该遗址并非单纯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人类在该遗址的活动可能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唐、宋、辽、金时期,这是一个被古代人类频繁利用的重要区域。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类的智慧和生活面貌,也为我们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阳原县桑干河两岸,是人类历史的珍贵记录地之一。这里拥有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的地位,因其独特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享誉全球。这里不仅是世界级的人类文化宝库,更是对非洲单一起源论提出挑战的有力证据。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最近在泥河湾盆地的马鞍山遗址,考古学家们有了惊人的发现。在这里,他们发掘出了古人类使用石英砂岩制作的串珠装饰品,这些饰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6万年前。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泥河湾遗址群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串珠装饰品不仅仅是简单的饰品,它们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们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发现为泥河湾遗址群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也为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泥河湾遗址群的发现,不仅对考古学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也让广大公众对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多关于泥河湾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见证人类历史的奇迹。在这里,我们将继续为您揭示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