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在胖友圈都能见证无数的自拍照奇迹。无论是45°角仰望天空,还是侧偏20°颔首浅笑,各种角度、各种特效,应有尽有。美图神器更是能将人们的容颜化为鬼斧神工般的妆容,让人惊艳到连亲妈都认不出来,或是自信满满地展示素颜之美。
不信?看看wuli冰冰的最新素颜自拍照吧!随着手机和相机的普及,自拍技术和美图功能的不断进步让自拍成为许多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孤单寂寞冷,还是欢乐满载时,甚至是在重要场合,一张自拍照往往能完美诠释情绪与心境。
尽管有人热爱自拍,也有人深恶痛绝。甚至有一些专家提出观点:自拍上瘾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许多人可能早已病入膏肓,且放弃了治疗。
其实,自拍的起源并非因为有了相机或手机。在人类远古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那时的自画像虽无法拍摄,却同样承载着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需求。对比现代的自拍照与大师们的自画像,虽然技术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动因和情感表达上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许多大画家在历史上也曾为自己的美颜倾倒,他们的自恋程度不亚于现代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这位被称为“自画像之父”的大师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为自己画肖像。他的自画像中,不仅展示了自身的魅力,也流露出一种对自我形象的骄傲与自信。
在那个时代,没有现在的P图软件,但画家们依然会通过手绘的方式为客户创造理想的肖像。例如亨利八世的肖像画,虽然现实中的他可能并没有画像中那么威严,但通过画师的巧手,他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权威与威严。这也反映出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追求和对他人认同的渴望。
如今,虽然没有了手绘肖像的时代,但人们依然通过自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个性。有些人为了博眼球,甚至不惜用生命去冒险拍摄。在追求个性和自我表达的我们也应该注重安全和真实。毕竟,真正的美丽并非只存在于照片中,更在于内心的真诚与善良。在追溯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曾因与挚友高更大吵一架,经历了自我内心巨大的波澜。这场争吵之后,梵高决定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令人震惊的是,不久后他便创作了《割耳后的自画像》。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梵高的艺术勇气,更反映了他的情感波折。一年后,为了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梵高决定画一幅自画像。他希望妈妈看到的自己是一个健康整洁的形象,因此创作了《没胡子的自画像》,刻意回避了自己被割掉的右耳。这种心态的转变与许多人发自拍时的心理颇为相似。就像失恋时,人们会发一张颓废的自拍照来表达内心的痛苦;热恋时,则会展现出充满幸福感的照片。自拍中的你,总是想传达给别人的样子。除了心态上的相似之处,自拍和自画所使用的工具也有相通之处。梵高这样的艺术家常常对着镜子自画,而许多人也会使用镜子进行自拍。事实上,早在没有前置摄像头的时代,人们就会利用镜子进行自拍。回溯历史,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用摄影设备自拍似乎始于有了相机之后。关于谁是历史上第一个自拍的人,尽管存在争议,但一位名叫Robert Cornelius的人在1839年的费城拍摄的自拍被广泛认可。而在现代,几乎人手必备的自拍杆并非新发明。看这张老照片,一对英国夫妻在1926年就已使用类似现在的自拍杆进行拍摄。他们的孙子曾开玩笑表示遗憾,为什么他们的爷爷没有早点申请专利。这表明自拍并不是现代人特有的欲望和行为。或许在更早之前,就有许多人也热爱自拍,只是我们尚未知晓他们的故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