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宇宙奥秘 >>

三伏天17日将正式开启 要警惕寒气缠身

编辑:UFO事件 2025-10-08 17:13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三伏天”来袭,警惕寒气入侵

随着7月17日的临近,我国将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早在7月10日,北京市气象台就发布了今年的首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示着高温酷暑的来临。在这闷热难耐的三伏天里,人们往往只顾贪图凉爽,却忽视了寒气可能正悄悄侵入身体。

每份寒气都带有毒素。中医认为,寒气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是多种疾病的源头。体内寒气重的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怕冷、四肢冰凉、关节肿胀、腹部冷痛、易腹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寒气还会引发气血凝滞,导致各种疼痛症状的发生,甚至造成人体水液运行障碍,形成风湿等疾病。

那么,在炎炎夏日,寒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人们可能会从空调房间中感受到寒气。随着盛夏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待在空调房间中避暑。从闷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时,过低的温度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身体受损。长期在空调环境下生活,尤其是穿着短裤、短裙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颈椎、腰椎等部位的酸痛发硬,这些都是寒气入侵的表现。

冰箱中的食物也可能成为寒气的来源。夏季胃肠炎患者中,有近三成是由“冰箱病”引起的。如果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会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冰镇水果或饮料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凉爽,但进入胃肠道后可能导致血管骤然收缩,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享受夏日清凉的我们也要警惕寒气的入侵。不要直吹空调,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摄氏度左右。即买即食,避免食用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食物。对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类的药物。中药如百合、茯苓、玄参等都具有黏膜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适症状以及慢性炎症等临床症状。

“三伏天”虽然炎热难耐,但只要我们注意防范,就能避免寒气入侵,保持身体健康。抵御寒气入侵,呵护身体健康

人体存在着多个易受寒气侵袭的部位,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脚底。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容易出汗,阳气随汗而外泄,此时寒气最容易趁虚而入。我们要特别重视防止受凉着风。

头部是寒气最爱的通道之一,因为这里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地方。在三伏天里,我们要避免头部直接暴露在高温下,尤其是外出时,最好带上帽子或使用遮阳伞。晚上睡觉时也要避免冷气直接对着头部吹。

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入侵的一个部位。在睡眠中如果不慎踢被子,就很容易让腹部受凉。建议大家在睡眠时保持腹部的覆盖,或者使用薄毯子进行保护。

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空调房间行走、鞋袜潮湿后不立即更换、睡觉时冷气对着脚底吹等都可能让寒气入侵。建议大家在空调房间穿上袜子,避免脚底直接接触冷地板。

在多雨的季节,淋雨是寒气侵入人体的常见方式。我们应该随身携带雨具,以防不测。室内可以使用空调的除湿功能,保持适宜的湿度。

关于冬病夏治的方法坚持喝热水以排出体内寒气,虽然喝热水有助于人体散热、将体内的热量排出,但仅仅依靠喝热水并不能完全排除体内寒气。想要真正除寒气,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如多吃温热的食品、热水泡脚、刮痧、拔火罐、三伏灸、服中药等。

饮食上,我们可以选择红糖姜茶等温热食品,吃寒性食物时可搭配些温热性食物,如冬瓜性寒,可以搭配胡椒粉来平衡寒性。还可以通过泡脚来驱寒,但时间不宜过长,有出汗感觉即可。

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防寒保暖,结合多种方法来排除体内寒气,保持身体健康。